疫情突發,食品企業最需要思考的問題!
2020-02-22
作者:admin進入2020新春之際,突發的肺炎疫情讓這個春節顯得非常特別。誠然,這次突發在春節期間的傳染性疫情,不僅讓餐飲業陷入困境,而且類似的還有商業,影視業,旅游業,娛樂業,交通等等行業。
那么對于食品企業此刻最需要思考的是什么?
戰略而非戰術
當下,對于食品企業最重要的是:從戰略的高度思考疫情之后,食品消費和面臨著什么樣的變化。
食品產業分析師預估以下兩個方面是食品企業面臨的最大變化。同時,食品企業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跟上消費者這兩個方面的變化,即使現在解決困難后期也很難立足。
一方面,消費會從“管住嘴”的角度,將食品從“衛生與健康”轉變為“養生與健康”。
回顧一下2003年“非典”之后,食品產業發生的變化,就能夠“順藤摸瓜”了。“非典”對國人最大的改變是“衛生”,人們明白了“衛生與生命健康”,“非典”之后,中國進入了“全民衛生”時代,而食品也進入了“衛生時代”,很多以“道地材料”和“原產地效應”的產品迅速崛起。
可以肯定的說,2020年的肺炎疫情,由“野味”引起,甚至說是“蝙蝠宴”引起,加之2003年的“非典”也是因為“野味”,說是“果子貍”。人們一定會從吃的角度“管住嘴”,思考食品的“養生與健康”,不再有食品消費的“暴力傾向”,這些內在驅動力的背后,2020年,人們更多思考的是食品的“養生與生命健康”,也就意味著,藥食同源類的食品迎來巨大的機會。
另一方面,消費者會從“愛吃”到“會吃”轉變。疫情前,消費者更多的表現是“愛吃”。各種食品只要能夠在“口味”上俘獲消費者的“芳心”,就能暢銷。
疫情后,從食品的角度,消費者會變得更加“會吃”,這種“會吃”主要表現為消費者對食材,對工藝的思考。企業必須從“藥食同源”的角度,重新開發新品類,以迎合消費者“會吃”的消費需求。據江南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統計,中國“藥食同源”類的食材多達2000多種,這就意味著,“藥食同源”類不僅產品豐富,而且經過疫情洗禮之后,需求也會出現“井噴”。
我們經常提醒食品企業,產品不受消費者歡迎不是因為賣的“貴買不起”,而是因為太便宜“看不上”。
面對“會吃”的消費群體,企業必須做到“價值完全交付”,也就是“真材實料”。沒有真正價值提升的概念型產品一定會被消費者拋棄。
同時,這種“會吃”一定會推動食品產業的整體產品升級型換代。僅僅讓消費者“愛吃”的產品市場存量會逐步被消費者“會吃”的產品取代。這種時代性的需求升級,要求企業必須通過材料,工藝以及設備升級,實現“價值完全交付”。
對于工業化的食品企業而言,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做到“鮮”,如何通過冷鏈系統做到“鎖鮮”。
從椰子汁的“鮮榨”品類崛起,到統一冷灌裝的“小茗同學”,都能得出消費需求升級對“價值完全交付”依賴。
也許你還在猶豫?
做事情要看時機,等到最佳時機出現,做起來會事半功倍。
問題在于,為了等待一個最佳時機,你允許自己等多久?等待不是沒有成本的。對大多數人大多數事,“現在”,就是最好的時機!
在這里,中貿誠摯的邀請您加入我們!